男友太凶猛1v1高h,大地资源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二区,极度sm残忍bdsm变态

  >>CHINADAILY 首頁  
 
 
 
 
 
人與自然:悟到和諧始共舞
[ 2009-08-31 13:12 ]

我們面臨的環境污染已經嚴重到了可以用“危機”來形容的地步,擁有干凈的空氣、水、土壤和食品在中國大地上幾乎是一種奢侈;治理污染的進展趕不上污染擴散的速度,聲音和手段都極為有限的政府環保部門和民間環保人士似乎在打一場“贏不了的戰爭”。

現實源于歷史,在環境問題上只有認真反思、總結歷史,才有希望贏得未來。令人欣慰的是,共和國60年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已經成為黨的執政理念,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在星光的指引下去贏得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正是共和國一大歷史使命。

忽視環保,思想差距留下歷史教訓

盡管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中國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全球競賽中卻只能算一個后來者。在60年奮斗歷程中,在環保領域,我們在經歷多年徘徊、付出沉重代價之后才發現自身的錯誤所在,最終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共和國60年的歷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遷史。在20世紀50年代,剛剛成立的新中國面臨著改變一窮二白的社會面貌、建立現代化工業體系的緊迫任務,自然在人們眼中是一張等待書寫的白紙,一個需要征服的對象。在“戰天斗地”的口號鼓舞下,墾荒活動大規模展開,大片大片的森林、草原、濕地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農場、工廠。特別是50年代后期的“大躍進”,在意識形態的狂熱下,國家制定了不切實際的發展計劃,“向自然要生產力”。人們沒有意識到,此時人與自然的關系已趨向對立,不計后果的索取已經給未來投下陰影。以森林資源為例,20世紀50年代開展的“大煉鋼鐵”、60年代的“大砍大伐”,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混亂,都給森林資源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林木蓄積量大幅減少,換來的發展成果卻是微乎其微。

20世紀60年代,環境保護在西方世界漸成社會主流,但中國對此還一無所知。此時的中國建立起了初步的工業體系,也出現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卻很少有人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許多人甚至認為環境污染是資本主義的產物,社會主義制度下沒有污染。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中國派團參加,代表團成員強烈感受到了中國和世界在環境問題上的差距:中國人理解的環境問題僅僅是“廢氣、廢水、廢渣”的“三廢”問題,世界談論的卻是生物圈、水圈、大氣圈、森林生態系統等“大環境”、“大問題”。會議起草了《人類環境宣言》,出版了《只有一個地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出了“保護環境、拯救地球”的呼吁,但中國人還是第一次把“環境”和“保護”兩個詞組合起來加以認識,因為此前大家只是把“環境”和“環境衛生”聯系起來,甚至一開始只想派衛生部門來參加這個會議!

巨大的思想差距,代價是巨大的環境損失。當年,受到思想沖擊的中國人將人類環境會議揭示的環境問題與自身相對照,展開一系列調查,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我國不僅出現了官廳水庫污染、大連灣海水污染等局部污染事件,全國性的大氣污染、森林過度砍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情形也相當普遍。這些情況雖然也引起了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但在“文化大革命”的亂象中,環境保護工作的啟動可謂舉步維艱。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發展的新時代,各項事業步入正軌,環保工作也獲得了新生,從政府機構設立、政策制定、規劃執行,過去的空白被一一填補。但被政治運動耽擱了太久的中國極度渴望經濟發展,經濟取代政治,成了破壞環境的新的、更為強大的驅動力。人們在口頭上呼吁保護環境,但仍把索取之手貪婪地伸向大自然;國家不斷制定環保政策,但執行層面卻是蒼白無力。中國的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城市化、工業化水平飛速提高,但同時也付出了過于沉重的環境代價。高能耗增長模式難以為繼,惡性污染事件高發,環境危機向社會危機轉化……

中國,難道就走不出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否永遠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網友祝福  
 


  海外看中國  
世界的“中國觀”:西方60年的中國故事
>> 詳細

  手機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們的國家再也不要遭受“512”這樣的特大自然災害。
  • 1581***2838:臺灣,你媽媽60大壽,喊你回家吃飯。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國慶慶典。
  • 1354***4713: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好更強大。
  • 1582***1029:中國,加油!
  • 1331***3113:愿我們的祖國繁花似錦,歲歲昌隆!
  • 1381***1395:60年滄桑見證中國巨變,愿我們更加自信自強。
  • 1358***7650:臺灣早日回歸,中國和平崛起。
  往期回顧 更多

 
| 關于中國日報網 | 關于中國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文水县| 田林县| 广水市| 南康市| 三原县| 德格县| 历史| 穆棱市| 遵义市| 洛隆县| 柳林县| 铁岭县| 莆田市| 商河县| 东兴市| 大埔县| 丘北县| 页游| 和田县| 霍城县| 原平市| 陈巴尔虎旗| 合阳县| 榆林市| 精河县| 安龙县| 郓城县| 英山县| 南丰县| 绥化市| 大石桥市| 西畴县| 西峡县| 内黄县| 福州市| 天水市| 乌鲁木齐县| 康定县| 伊金霍洛旗|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