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鳥巢(2008年8月2日攝)。
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這片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土地上艱苦奮斗、不斷開拓,使中國從一個貧窮、閉塞和落后的國家逐步走向富裕、開放的現代化強國。在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不利形勢下,中國經濟更是以其穩健和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為世界經濟注入了活力,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這些,不僅為中國人民所深切感受到,同時也得到了眾多外國企業家的贊賞和高度評價。
改革開放 縮短中西差距
“改革開放縮短了中國同西方的差距,”這是美國環球能源服務公司副總裁卡洛斯·肯達對中國發展的深刻印象之一。肯達回憶說,1987年他隨美國石油代表團首次訪華時看到的中國,大大落后于美、歐、日等西方發達經濟體。“我是夜里住進北京建國飯店的,從機場到飯店,沒有高速公路,沿途一片漆黑。第二天早上打開窗戶一望,寬闊的長安街成了自行車的海洋,很少見到小汽車,人們的衣服顏色多數是灰、藍兩種顏色。”
從那以后,肯達每年到中國訪問三四次,并在中國工作生活過7年,走訪了中國各地。“這期間我的感覺是,中國像一個剛剛睡醒的巨人,精力極其充沛,各行各業都在突飛猛進,給世界帶來了各種機會。”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持續高速發展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改革開放政策給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蓬勃生機;二是中國人特別勤奮和善于學習,不僅學到了西方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還注意避免重蹈西方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