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圖片來源:新華社)
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之后,出訪首站選在俄羅斯。俄中友好協會主席、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米哈伊爾?L?季塔連科撰文表示,習近平的俄羅斯之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3月17日結束。此后不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訪問俄羅斯。從各個方面來看,習近平的訪問將促進中俄合作,加強雙邊關系。
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以后,第一次出訪就選擇俄羅斯,所以這次訪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習近平決定訪俄,也反映了兩國領導人互相高度尊重和信任。習近平重視俄羅斯,在許多方面,俄方領導人對中國的態度也如出一轍。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期決定的外交政策特別重視對華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全方位加強雙邊合作。對兩國來說,2001年7月16日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條約》也在國際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俄友好合作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能夠為和平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互相確保安全,以及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俄關系的另一個特點是,雙方均不尋求擴張,也不會與他國為敵。在擁有不同社會體系的國家之間,中俄切實友好共存,密切合作交流,其睦鄰友好關系已經成為有目共睹的典范。任何人都沒有理由指責中俄合作是針對美國或者任何其他國家。恰恰相反的是,中俄雙方努力解決地區、國際爭端。兩國隨時準備著和美國等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溝通。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表示,華盛頓重返亞洲的戰略不是為了遏制中國(這和他前任希拉里?克林頓聲明的立場相反)。中國和俄羅斯都注意到這一表態。不過,克里的態度究竟體現了美國政策的積極轉變,還是改變戰略,采用“軟暴力”遏制中國,這還需要時間來證明。
無論是某些人提出的中美聯盟,還是類似同盟的合作游戲都不會幫助中國取得戰略優勢。因為美國的主要目標過去一直都是動用一切手段遏制中國,將來也還是這樣。而美國官方的宣傳機器則試圖撒播種子,在中國及其鄰國之間制造不和,其中包括俄羅斯、越南、印度、日本,甚至伊朗。
中俄之間的密切合作不僅僅在于貿易和經濟方面,其重要角色也絕不局限于此。兩國之間的政治交流有助于保護雙方根本的國家利益,這往往比增加經貿往來更為寶貴。近年來,中俄兩國高層領導人就進一步加強雙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進行了討論。兩國合作密切,但仍然存在弱點,有時會產生分歧,帶來困難。但我們不應忘記,中俄關系經歷了20多年復雜、戲劇性的變化之后,在短時間內就實現正常化,并有所提升。
因此,兩國努力的重點是,不僅僅在高層,更要在和民間——尤其是年輕人當中——增加相互信任。
中俄兩國對對方的現實國情缺乏了解,對雙方的互利互惠關系缺乏認知。因此,兩國有必要加強合作,增進溝通,促進貿易,發展民間文化交流。
俄羅斯愿與中國建立切實、互惠的合作關系,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開展大規模開發項目。兩國可以在能源、航天、交通、教育、科學技術等領域展開合作。中俄雙方在這些方面都有實際經驗,而合作能否實現,主要取決于雙方的政治意愿。
習近平即將訪問俄羅斯,并會見普京。這必將促進中俄關系,將其提升到新的高度,并加強兩國之間的溝通和友誼。
(來源:中國日報網 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