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大Bambook最終定價999元,帶給電子書市場的已不單單是騷動。有人開始考慮這個行業是否真能走下去。“電子書的壽命也就3-5年,只是一個過渡產品”,這樣的判斷給爭議不斷的電子書蒙上了一層悲劇的宿命色彩。
只不過,已經投身和即將投身電子書的廠商顧不得三五年之后:Bambook低價單挑同行、亞馬遜Kindle密謀入華、山寨電子書黯然離場,另有iPad、智能手機對數字閱讀虎視眈眈。電子書應時而生,但能否順勢成長,還需過好三關:硬件盈利還是內容盈利的爭吵;品牌控制還是種類橫行的謎局;其他數字閱讀終端的夾擊。
困境一 靠什么取得盈利 999元帶來的微妙沖擊
為什么電子書廠家躁動不已?因為漢王2009年九成以上的電子書市場占有率讓旁觀者眼紅,因為有一個宣稱“硬件虧本”的盛大Bambook用999元沖擊消費者和競爭者的心理防線。越來越緊迫,如何拿下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就像一切IT數碼產品,最初怎么靠電子書掙錢的確不算是個問題。“賣硬件”,一年上百萬臺的出貨量,“兩三千元一部,控制住硬件成本,賣出多少就能賺多少”,簡單的數學算法讓進入的廠商信心滿滿。直到一款叫Bambook的產品浮出水面,在內測期間以998元的“超低價”觸動了業界敏感的神經,盡管盛大方面之前強調正式售價將會調高,但結果是“象征性地調高了1元”。Bambook執拗地認定“賠本之路”,這下同行再炮轟其為行業“攪局者”也于事無補。實際上,種種跡象表明,999元已經逼迫部分電子書廠家下調價格,甚至要專門生產“更便宜”的產品來應對。不僅如此,Bambook吊起了消費者的胃口,根據某門戶網站的調查,超過60%的用戶對電子書的心理價位已經降到500元。那么價格上被動的電子書廠商還能對用戶購買欲望保持信心嗎?
Bambook不但在價格方面形成沖擊力,它還揭起眾廠商盈利模式的傷疤。之前廠商還樂意把電子書終端和內容形容為“刀架”和“刀片”的關系,只需要和內容版權方溝通,及時更換刀片就夠了。即便這樣,也會因版權問題和分成問題被版權方牽制。如今Bambook殺了出來,定位就是“中國的亞馬遜Kindle”。雖然初出茅廬,就先用價格將了各位前輩一軍。更為致命的是,“賠本賺吆喝”背后站著盛大文學和云中書城,盛大仰仗內容盈利模式,真個“賠不了本”。
“現在來看,盛大電子書手持一把'雙刃劍’,但'低價’和'內容供應’這兩刃都砍向競爭對手,一時難以找到盛大的弱點。”一位電子書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了他的擔憂。一個Bambook就讓剛剛起步的中國電子書行業惶恐不已。記者近日獲悉,被認為是行業風向標的亞馬遜Kindle入華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不僅有望由圖書類B2C網站卓越運營,中文名字也初步定為“金讀”。試問,還有誰能比“金讀”之于卓越更像Kindle之于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