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湖南
![]() |
湖南炎陵縣重陽公祭炎帝陵 2009-10-27 10:13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10月26恰逢農歷九月初九,日月重陽。炎帝陵神農大殿前的圣火,被兩把熊熊火炬點燃,無意中勾畫出“炎”這個古老漢字,更喚起世人對“炎帝”這位偉大始祖的緬懷與追慕。巍巍羅霄環抱,縷縷秋風送爽,己丑年重陽節公祭炎帝陵典禮就在炎帝神農氏安寢地——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鹿原陂舉行。 本次炎帝公祭典禮以“尊崇始祖、祈福民生、共建和諧、致力跨越”為主題,表達對炎帝始祖功德勛業的崇敬追慕,并以炎帝先祖開拓、創新、奉獻、進取的精神鼓舞今人。 史書記載,炎帝神農氏是中國上古時代杰出的部落首領,他發明并了用火(鉆燧生火),帶領先民走出茹毛飲血的蒙昧時代。炎帝更是中華農耕文化與傳統手工業的創始者,他開創的原始工業文化大大提高了上古先民的生產生活水平,和農耕文化一道,為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當天,炎帝陵一期續建工程首次啟用,該項目遵循“西漢有陵、唐有奉祀、清定形制”的發展軌跡,依次展現了漢、唐、清的建筑風格:入口廣場兩側兩座古樸典雅的漢代闕門巍然屹立;延伸了四百米的祭祀大道,古木參天,綠意盎然,古樹之間,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顯得古樸、典雅、莊重、和諧;入口廣場至鷹鹿廣場祭祀大道兩側立豎五對十個大石柱,石柱上雕飾五谷稻、梁、菽、麥、黍圖案,彰顯著炎帝的不朽功德;鷹鹿廣場上,展翅欲飛的神鷹和溫順的仙鹿雕塑栩栩如生,把人們帶入遠古的美好傳說中;朝覲廣場角上立四座唐燈,為西安華清池內唐燈形狀;朝覲廣場至祭祀廣場兩側安放了九鼎九簋,比以往顯得更加恢宏、壯美。 整場典禮依次舉行點圣火、敬獻花籃、恭讀祭文、開午門、祭文碑揭碑等儀式。 10時19分,祭祀隊伍從入口廣場進入闕門,步入祭祀神道,先后經鹿鷹廣場、詠豐臺、朝覲廣場、龍珠橋、緩步進入祭祀廣場。隨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力機車之父”劉友梅,“新中國60周年湖南最具影響勞模”、71歲高齡的全國特級教師馬安健,共同點燃神農大殿前的圣火,表達了新時代下科教興國、傳續文明的理念與追求,為整場典禮注入了科學、文明、和諧的現代氣息。 10點29分,擊鼓九通、鳴金九響、鳴炮奏樂……己丑年重陽節公祭炎帝陵典禮正式開始。在《祭炎帝》等合唱后,悠揚肅穆的祭祀古樂響起,人們心懷景仰,向炎帝始祖敬獻花籃、鞠躬行禮。 “偉哉炎帝,鏖戰洪荒;澤被華夏,圣德皇皇……緬懷先祖,鑒我衷腸,佑我株洲,萬世其昌。”10點39分,主祭人湖南省株洲市市長王群恭讀祭文,表達了當地人民齊心協力爭發展、促和諧的信念與決心。讀畢帛書被置于香爐中焚化。帛書化作裊裊青煙,飄向九天重霄,告慰始祖先靈。隨之,禮炮、音樂再次響起,祭祀禮成,祭祖人員依次進入神農大殿瞻仰炎帝雕像和炎帝功績壁畫,領略炎帝文化。 據悉,炎陵縣是中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中國歸國華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探源、祭祖謁陵。以炎帝陵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游品牌是湖南省重點打造的三大旅游品牌之一。2006年,“炎帝陵祭典”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炎帝陵已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圣地,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此外,湖南省炎陵縣作為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資源,神農谷景區的“亞洲第一天然氧吧”以及神農峰、神農飛瀑的壯麗奇美,目前仍是養在深閨人鮮知。為此,10月25日,炎陵縣委、縣政府召開推介會,正式啟動國內百家知名旅行社炎陵旅游踩線活動,“拜華夏第一陵,吸亞洲第一氧,走井岡第一寨,等湖南第一峰”——旨在讓越來越多人可以走進炎陵,盡情領略這“四個第一”,同時感受古老文明的燦爛悠遠、革命歷史的波瀾壯闊和自然造化的神奇壯麗。 編輯:肖亭 黃煜瑜 來源: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記者 馮志偉 實習記者 許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