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耳撓腮、上躥下跳、動作敏捷、眼神犀利。這是在太原舉行的“傅山杯”全國傳統武術邀請賽賽場上67歲的王云演示的猴拳形象。
從小修煉行者拳(別稱猴拳)的王云個子不高,但精氣神十足?!跋胝业揭幻线m的傳人真的很難”,談起傳人一事,王云師傅直發愁。
中華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來給世人的感覺都是古老神秘的東方元素。它或以門派流傳,或以師承相授,或以血脈傳承,發展至今,流派眾多,而又各成體系。近年通過電影、武術節、比賽等文化交流方式,逐漸走出國門被更多人所知曉的“中國功夫”卻一直面臨著傳承難的問題。
“很多中國傳統武術都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有些老師傅去世了,一些絕技就‘消失’了”,山西懷仁縣的長拳大師朱文友說。朱文友從小修行家傳功夫,雖然已經90歲了,一套金剛拳(俗稱千斤頂)施展起來仍然虎虎生風。朱文友另外一門家傳絕技是來自于他隨身攜帶的一個有些油污的藍色布袋,里面是兩把陪伴了他60多年的月牙刀。
月牙刀造型別致,月牙般的刀刃閃著寒光,把手上纏的布已經看不出本來的顏色,它的使用方法跟它的造型一樣“別致”,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控”。這些年向朱文友拜師學藝的人不下100位,但真正繼承“月牙刀”這門絕技的人卻沒有?!安皇俏也幌虢蹋呛茈y有人耐下心來學”。
“近些年社會對中國傳統武術的重視得到了提高,但中國傳統武術門檻太高,制約了一些絕技的傳承”。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周建國說,“很多中國內家拳需要從小入門學習,成年人難以進入,而且學習過程特別辛苦”。
一些功夫對擇徒的要求極其嚴格,“首先要有武德,人品要好。同時要有靈氣,像王云師傅打得那套猴拳,要求徒弟必須有悟性,打出來才能活靈活現”。周建國說,“悟性差的學不到精髓”。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武術的用武之地少,習武之人也面臨著“吃飯”問題。同煤集團太極拳協會秘書長連玉堂說,他們那一代人很多都是從小練武,但成年之后練武就成了“業余愛好”,大部分人從事著跟武術沒有多大關系的工作?!罢嬲矚g傳統武術,而且童子功扎實的一些人在退休之后才重拾武術”。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越來越高,一些傳統武術作為競技或全民健身項目得到了青睞,部分傳統的功夫也進行著一些“瘦身”普及。“廣場上很多人打的太極拳更像是‘太極操’,動作要領不對,并沒有太極拳的味道。”一直致力于太極拳推廣的周建國說。
“希望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更多支持,將老祖宗傳下來的優秀東西繼承下去”,周建國說。
來源:新華網(記者 葉健 孫亮全)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