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Daily website is inviting you to share Chengdu Story with us! and here are some points that we hope will help contributors:
Editor’s note:
The author, Jonathan, or Jiang Nan, is a famous talk show host in Chengdu. He was born in Hawaii USA, grew up in the Seattle area, and moved to Chengdu in 1998. He insisted on writing his Chengdu story in Chinese, because he claims he is better at Chinese and the Chengdu dialect than English.
人,有沒有可能,因為一種味道,愛上一座城市?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是因為川菜火辣辣的味道,才愛上成都。這緣分,是18年前的,那時候我是個學習中國文化的大學生。因為有一次來中國當交換學生的機會,我面前有兩個選擇,中山大學和四川大學,我從小最喜歡吃辣椒,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川大,也從此開始了我的成都奇遇記。
落地成都不久,感覺還在倒時差一樣,就被新朋友拉到去吃東西,在街邊上的小攤攤兒,蔬菜、肉串在竹簽上,燙在麻辣湯里,你吃過嗎?沒錯,這就是串串香,第一口吃下去,我就來精神了。之前我就從來沒有吃過這個味道,和美國辣不一樣,舌尖麻麻的,但是很過癮,大家猜我們兩個人吃了多少串?五十?一百?都不對,我們一口氣吃了五六百串,滿桌子的簽子,數起來好大一把,當時我們好有成就感。在這家小小的串串香,就是我第一次跟成都的麻辣親密的接觸,從此念念不忘。
我在成都待到第七年的時候,腦殼已經有了一份詳細的美食地圖,擔擔面啊,傷心涼粉啊,哪家最地道,我都知道,對成都小路大街都太熟悉了。這一年,也就是2005年,我吃辣的神秘潛力,也被挖掘了出來。有一天晚上我在酒吧里擺龍門陣,朋友們開玩笑的說,“你不是很能吃辣嗎?有個辣王爭霸賽你敢不敢去?”作為一個安靜的美男子,我沒敢答應。
但是第二天一起床,我就去了比賽現場。我不去誰去?現在不去好久能去喃?這一天是初賽,大概有2000多個人報名了,氣氛有個火辣辣的味道。根據比賽規則,誰能在最短時間內吃完30根小米椒,誰就能晉級。就是四川著名的小米椒,辣度12萬,而且不能吞下去,必須嚼完,讓辣味在嘴里頭爆炸之后才能吃下去,水也不能喝。
很多選手吃第一個就受不了,我都覺得太辣了,吃到第五個的時候,淚 鼻涕 汗 都開始冒出來了。一根接一根,周圍有好幾個人哭得實在太傷心了,扛不住退賽了,我也感覺到舌頭越來越麻、越來越腫,好像已經不是我的了。一根又一根,這時候我感覺有人已經吃完了他們的辣椒,我也想加速度但這難度簡直太大了,幸好在我面前的盤子里也沒剩了幾根了,我心里默數,五、四、三、二、一,甩了!哇塞,我居然一口氣吃完了30根辣度12萬的小米辣,而且只用了2分鐘多,我這個外地人,竟然戰勝了2000多個當地人成功晉級!
我的能量,超乎我的想象!
從初賽到決賽,從2000多人到10個人,我在眼淚鼻涕的陪伴下,最終以2分多鐘吃50個小米椒的成績,贏得辣王爭霸賽的特別獎,從此也有了辣王這個相當巴適的名號。其實冠軍是一位彝族小伙,但大家好像對我更感興趣,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麻。比賽剛結束,記者都跑上來,問我“感覺怎么樣?”我控制不住的淚和鼻涕,用紅紅辣辣的嘴,回答說“辣慘嘍!”真沒想到,因為這句當地話,在辣王爭霸賽的第二天,我就接到電視臺的邀請,成為一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
我來到成都就覺得學普通話“莫得意思”,想尋找地道的生活,所以我就開始翹課,騎著我的28自行車,走街串巷,聽當地人說話,學成都話。能猜到我學會的第一句成都話是什么嗎?我學會的第一句話是“老板,多放點海椒。”
在學成都話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個秘訣。其實就是花個幾塊錢,茶館里頭坐一天,聽很多老頭兒老太婆擺龍門陣。一開始大爺大媽的話,在我聽來就是,“什么菜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五腳”,慢慢就變成了“豌豆尖今天漲價了,一斤五角錢”。當然還有更精彩的話,赫赫。我一邊聽一邊給他們照相,不怎么搭訕,就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
聽到不會說的話,我都會悄悄地、自言自語地重復一遍。我的學習方式被朋友的舅舅形容的最好,他喜歡說,“你像個鸚鵡一樣,我們說一句,你就學一句”。喃喃自語,我叫江喃,就是因為我的四川話是喃喃自語學會的。像個奶娃兒學到大,一不小心就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成都人。
都說成都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真是這樣,我第一次來的時候,準備待半年,第二次來,準備待三四年;可是,我已經待了18年。我也從一個留學生,變成了一個火鍋店老板。很多人問我,你一個老外怎么會待這么久?因為對我來說,這里有巴適的味道、安逸的生活,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了,不過我還差一個當耙耳朵的機會,也差一兩個娃兒,就可以在成都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