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的起源
前身——牧神節
關于現今所謂的情人節,其根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希臘,當時的希臘人對潘的崇拜十分流行。潘是豐產神祗,他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樣子,性情粗野,喜怒無常,使人想起他便心驚膽戰。事實上,英文恐慌(“panic”)一詞的字面意思是“潘的”(英文 “of Pan”),這樣的引申可謂十分傳神。
潘理應一邊吹簫,一邊看守畜群才對。可是,他卻很容易分心。潘曾與不少仙女和女神有過許多風流韻事。一項雕刻描述潘跟女愛神阿佛洛狄忒親近,愛神厄洛斯(Eros)則在他們上邊振翅盤旋,情況就像現今情人節賀卡上所描繪的丘比特一樣。
許多羅馬人也崇拜一個類似的神祇,稱為法烏努斯(Faunus)。他也被描述成半人半山羊的樣子。在每年2月15日的牧神節,羅馬人會以狂歡作樂的方式去崇拜法烏努斯。在這個節日期間,一些身披寸縷的男子會繞山而跑,手里還揮動著山羊皮鞭。任何婦女若想懷胎生子便站在跑道旁。羅馬人相信,疾跑的男子若用皮鞭抽打婦人一下,她的不孕癥便會不藥而愈。
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圣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于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后來歸信基督教……最后被人用棍棒打死,卒于二月十四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與華倫泰拉上關系,其實純屬巧合而已。事實上,這個節日很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至今日,人們則喜歡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繪有邱比特、給箭射中的心等等。
關于邱比特跟情人節的關系,上述辭典說:“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欲望、愛),羅馬愛神,相當于希臘愛神厄洛斯。他通常由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所代表,背部長有兩只翅膀,眼睛給布蒙住,手持弓箭。”
《世界書籍百科全書》提供進一步資料表明關于情人節的起源,其實眾說紛紜。該百科全書指出:“據說在公元200年期間,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良的士兵。一位名叫華倫泰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傳聞說華倫泰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據《天主教百科全書》指出,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圣華倫泰日。”
14世紀以后,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英語里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他。(來源:維基百科)
考考你
1. 那家伙多讓人泄氣呀!
2. 法律對這種違法行為規定了某些懲處辦法。
3. 第二天我們全都去了迪士尼樂園,玩得很開心。
4. 這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
1. Cut that crap.
2. It was a follow-up on something I had written before.
3. He is a man of high mentality.
4. He is still mooning over her.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陳丹妮)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電影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