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7日文章,原題:受反腐倡廉波及高檔年貨和禮品遇“寒冬”
“頭茬草莓,每斤采摘價僅35元人民幣,附贈新鮮西紅柿、芹菜”,看著成熟待摘卻乏人問津的草莓,北京市昌平區農戶高峰不僅將采摘價格一降再降,還推出買草莓送蔬菜的優惠。
高峰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去年春節前草莓70元一斤(500克)都供不應求吶”,感嘆著去年與今年草莓價格的“冰火兩重天”。
與憂心忡忡的高峰不同,一直以政府機關團購為主要銷路的李女士早早嗅到了中新一屆領導人上臺后政治風氣的變化。在草莓上市之前她就未雨綢繆,搶先在熟人圈子里兜售。為此她備好了大小不同型號的采摘盒。
她抱怨著說:“往年根本不用費心思考慮這些環節”,“去年只需要四斤裝的精品禮盒,直接裝滿運走,精品‘紅顏’(草莓的一個品種)輕松就賣到120元一斤”。
去年歲末,以往作為高檔年貨和禮品的溫室草莓明顯受到官方反腐倡廉運動波及。去年因世界草莓大會而聲名遠揚的昌平草莓,由于種植面積擴大,又逢暖冬提早上市,尤其是越來越嚴的公款消費禁令,像高峰和李女士這樣的草莓種植戶遭遇到近年來從未有過的銷售“寒冬”。
自中共高層整飭政風的八項規定出臺一年來,幾乎所有靠公款支撐的高檔消費受到打擊。官場上最為常見的公款吃喝、年貨節禮以及與其相關聯的產業鏈都盡顯頹勢。
其中,深受波及的莫過于高檔餐飲。據中國烹飪協會2013年前三季度的統計,受公款消費禁令影響,年營業額200萬元以上高檔餐飲企業首次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收入負增長,有的高端企業營業額同比下降七成以上。
而眼下春節年關漸近,作為吃喝送禮的高峰期,原本是豪華酒店、高檔餐廳忙于承辦各類年會、團拜等最繁忙的時候,但這些地方往年門庭若市、高朋滿座的場面現在卻罕見蹤影。
高檔餐飲的滑坡直接連累到高檔海鮮的銷量。據一些水產品網站統計,多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的海鮮產品今年節前逆勢下跌。其中高檔酒店必備的鮑魚因用量銳減,價格普跌三四成,5至6個頭的精品鮑落價尤為明顯,價格只有去年的一半,每公斤不到170元。
高檔酒類是中共“反四風”等廉政規定的另一個“受害者”,不論是“國”字頭的白酒,還是“高富帥”的洋酒都已風光不再。在2013年A股十大“熊”股排行榜中,白酒占到三席。
在上海外高橋經銷中高檔進口葡萄酒的王先生受訪時表示,原占到銷售額四成的公款訂單現已基本終結。他說:“近期看不到好轉跡象,我們已重新定位消費人群,調整銷售渠道,改做中低檔酒。”
不過,雖然中共新一代領導人2012年11月上任以來對公職人員進行史無前例地廉政約束,危害多年的公款消費亂象一時有明顯收斂,但已成頑疾的公款吃喝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是否會死灰復燃還是一個未知數。
(來源:環球網 編輯:黨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