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與反遏制不會停止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月15日報道】題:中美進入競爭關系美國外交及安保界人士普遍認為今后中美的對立將逐漸加深,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弗里德伯格也是持該觀點的人士之一。
弗里德伯格認為,中方呼吁與美方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這意味著宣稱中美關系對等。2008年,美國內傳出中美“G2論”時,中國擔心被強加更多責任而對此表示警惕。時至今日,中國的初衷可能未改,但開始尋求與美國對等的地位。
中美關系就中期而言,競爭色彩估計會愈發強烈。美國政府對華政策采取了“干預”與“避險”兩個方面的策略。新興大國與老牌大國之間必然產生摩擦。中美意識形態的差異也阻礙著信賴關系的構筑。因此,今后美對華政策的重心估計會逐漸轉向強硬。
在冷戰后期,中美曾開展過密切合作,因為二者當時面臨著蘇聯這個共同的重大威脅。
而現在,這樣的威脅已經消失。美國遭受9-11襲擊之后,有看法認為恐怖襲擊將拉近中美關系,然而現實并非如此。在朝鮮、伊朗核問題上,中美也不可能做到充分地協調一致。
而且,中國最近不再掩飾希望改變亞太現狀的意圖。在南海、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上態度更加強硬。
隨著國力增強,中國的行動估計會更明確。在這一點上,美國不會保持沉默。
那么,應該如何應對中國?重要的是維持亞太地區勢力的均衡。如果均衡被打破,優勢傾向于中國,其他國家就必須聽從中國的主張。奧巴馬政府已經表明尖閣諸島問題適用日美安保條約。除了嘴上說,還要拿出必要的行動。中國如果明白這一點,也就不得不保持克制。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5日文章】題:美菲在南中國海軍演昭示著什么?(作者薛理泰)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持續增長,并銳意發展尖端軍事科技和軍力。美國意識到中國的崛起遲早將對其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因此急于穩固其主導地位,辦法無非兩條,一是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二是加強與盟國的合作關系。為此,美國提出了“再平衡”的戰略方針。
去年,美國前防長帕內塔在新加坡會議上宣布,美海軍將在亞太地區部署60%的戰斗力量。今年美國新防長哈格爾又在新加坡會議上宣布,美國本土外60%的空軍和海軍陸戰隊也將部署在亞太地區,并將在亞太地區優先部署最犀利的武器裝備。這么巨大的軍事力量決不是僅僅用來對付地瘠民貧的朝鮮。顯而易見,對全球美軍部署作此重大的調整,主旨是別有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