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年輕人交流增加兩國好感度
記者:出口對韓國經濟貢獻率高達50%。今年以來,美日等國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元、日元不斷貶值,影響韓國出口。韓國對此是否有應對措施?您對韓國經濟發展及中韓下一步經貿合作有什么期待?
尹炳世:量化寬松政策會使市場結構扭曲,帶來消極影響。在包括G20財長會議在內的世界許多經濟體對話上,韓國政府都提出了自己的立場。對于量化寬松政策,韓國政府也會繼續表示我們的憂慮。韓國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出口是事實。但新政府上臺后,重點是在經濟復興的基礎上,提出“創新經濟”。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我國繼續保持趕超型的經濟模式將很難在競爭中生存下去,因此要追求“先導型”的經濟模式。創新經濟主要是重視信息和通信技術(ICT)領域,把中小企業的創新力量結合在一起,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如果成功,將會成為韓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我們稱之為創造“第二個漢江奇跡”。創新經濟跟文化產業發展緊密聯系。創新經濟和文化繁榮是實現國民幸福時代很重要的一個政策。
記者:中韓兩國國民之間的友好交流在不斷加強,但不可否認的是,2012年中韓間也經歷了一些“寒流”。中韓媒體都做過關于本國民眾對對方國家好感度的調查,但結果都不太樂觀。您覺得原因何在?您認為通過哪些努力可以促進兩國民眾的互相認知和友好?
尹炳世:政府間在發展關系過程中,其根本基礎就是國民感情。韓中剛建交的時候,雙方都有好感,什么事情都覺得是好的感覺。但我們交流加強之后,雙方理解加深之后,因為太了解對方了,反而就有問題出現。在韓中兩國關系發展進程中,一方面積極因素在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存在一些消極因素。但重要的是,兩國國民間出現的一些感情問題并沒有到動搖兩國關系的程度。兩國國民都有缺乏換位思考的問題。要克服這個問題需要加強人文交流,這也是樸槿惠總統訪華的重要目的之一。特別是在年輕人之間的交流要擴大。兩國網民大多數是年輕人。我們希望以樸槿惠總統國事訪問為契機,加強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增加好感度。
(來源:新華國際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