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8日抵達莫斯科,開始日本首相10年來對俄羅斯的首次正式訪問,他將于29日與俄總統普京舉行會晤。
盡管克里姆林宮之前稱,高層會晤主要談經貿、投資、能源、人文及科技合作,但安倍啟程前又一次強調了他此行的目的:與普京建立私人互信關系,重啟領土談判,推動締結和平條約。
“日本是打算繼續奉行咄咄逼人的‘武士外交’?還是想借重啟領土談判來打破日俄外交的僵局?”評論指出,此前俄領導人梅德韋杰夫視察南千島群島引發日本社會強烈反彈,俄日對抗升級,關系陷入僵局,俄輿論將日本方面的強硬姿態稱作“蒙面武士外交”。
然而眼下,“蒙面武士”不得不揭開“面紗”。
“早在梅德韋杰夫時期,日本保守派就意識到領土談判陷入僵局,他們已經無人可談,只能等下一任總統普京上臺。而現在除了普京,他們更是無人可談”,俄羅斯科學院日本研究中心學者亞歷山大·貝奇科夫近期在《報紙》報發表評論說。
安倍來訪前,俄總統普京在與日本特使森喜朗的會晤中曾談起“柔道”,并借此為俄日首腦會晤劃定了框架——他將俄日領土談判比喻為“柔道比賽”,為防止選手出局,在重啟談判前必須將雙方向場內拉近一些,才能開始談判,并且談判不必立刻決出輸贏,可以保持無勝無負的狀態。
安倍在領土談判上能斬獲幾許?顯然,“武士外交”難敵“俄式柔道”。俄政治學者格奧爾基·波夫特撰文稱,普京的宗旨是,“強大的俄羅斯”不會有“領土讓步”。在領土問題上,要從俄方尋找任何突破和新局面,都是不可能的。
日俄博弈,雙方心知肚明。因此分析指,安倍此訪是要借“重啟領土談判”之名,打破日俄外交僵局,并達成對內對外釋放特定信號之實:
其一,繼續對日本社會釋放強硬外交的信號——日本使俄方承認了日俄領土存在爭議。“近10年日俄領土爭議已降溫,日本向俄方施壓也在減弱。安倍此訪得到了俄方重啟談判的承諾,讓領土爭議復蘇,這已是一個勝利”,貝奇科夫說。
其二,企圖向外界證明,日本已說服俄羅斯在某些反中國的問題上支持日方。對此貝奇科夫說:“這是無中生有,日本企圖分裂中俄合作”,“即便日俄此次可能簽訂海上救援合作協議,但若要對此附加反華的意味,我們堅決反對。”
克里姆林宮此番友善接納10年來第一位正式到訪的日本首相,意圖也很明確:要緩和日俄關系,啟動經貿、投資、能源、科技人文廣泛合作,同時就地區及國際問題等可以商榷的內容取得共識,可能比一味的領土談判更奏效。
安倍訪俄帶來了陣容強大的日本企業巨頭及投資銀行高層代表團,看來亦明白普京“俄式柔道”的深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