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中國日報》專欄作家雷·庫卡于14日出版的英文《中國日報》上發表了題為《我的中國超市購物體驗》一文,文章內容如下:
??? 沒來中國之前,我和我的未婚妻就收到了這樣的警告:別忘了帶麥片、除臭劑、牙膏和牙刷,還有任何我們可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東西。但是,難道這些東西不都是中國制造的嗎?
如我預料的一樣,他們的建議誤導了我,因為大部分東西在中國都能買到。甚至連咸味醬都有,咸味醬是一種涂在面包上的調味醬,對于一個在外國居住的澳大利亞人來說,這是早餐的必需品。
但這并不代表我的中國購物經歷很“尋常”。
我們到上海后的第一天就跟著一個不會說英語的中國同事去購物了。我們之前受過警告,還能去哪兒呢?好在碰巧找到了一家樂購超市。但我們很快發現這和我們在英國樂購(Tesco)的購物經歷很不一樣。中國人喜歡親自上陣。
肉食品區的夾子躺在那里無人使用,似乎中國消費者在選擇今晚晚餐的時候都喜歡直接動手。沒錯,生雞肉和豬肉被一雙雙手翻來覆去、左捅右戳、掂上拋下的挑選,有的被扔回櫥柜,有的則被裝回家。怎么會這樣呢?用手直接挑選怎么可能干凈又怎么可能合適呢?同事意識到我們不對后大笑起來。他像是弄懂了什么一般,用手開始為我們挑選雞胸肉,而我們則在一旁驚恐地看著。他繼續笑話我們,現在周圍又聚集過來了10個人,他們一起看著我們選肉。顯然,直接用手拿取生雞爪和雞脖子是十分尋常的事情,接下來再走去蔬果區用手采摘與肉類搭配的綠色蔬菜。這也意味著生雞肉很有可能會丟到手推車和籃子里,因此又到下一個顧客的手中。
我給中國朋友們講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都笑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由衷地不理解為何我們對這類消費者行為會如此吃驚。
“你又怎么知道那些商品就一定干凈呢?”
我對食品健康有些擔憂,至今不買櫥柜里的肉和沒有保鮮膜包裹的肉,除非屠夫就在旁邊。偏執狂?也許是。生中國人的氣?沒有。如果在中國就是如此,也只能如此。
但我還是想問問樂購,他們是否知道這一切,他們又是否能接受這一切。
樂購香港事務部的發言人說:“不同地區的樂購會根據當地顧客的需求改變櫥柜的布局。就像你指出的,中國顧客喜歡近距離觀察商品,我們認為這是他們檢查商品新鮮程度的一種方法。但是,肉類柜臺周圍都有品質保證書,食品安全依然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上述回應是否考慮了這一事實:顧客直接用手接觸肉類后會繼續走上奶制品區。我想再核實一次。
發言人重申:“我們(樂購)同意這(直接用手接觸肉類)對中國顧客來說十分重要。但我想加一句,我們在食品安全/質量方面是不會妥協的。”
樂購似乎并不在意,這讓我仍有些吃驚。許多外國人會很難接受這種文化差異。但這就是在中國生活的樂趣之一:這里的處事方式不一樣。
似乎中國人對他人購買的東西也喜歡用手親自感受一番。就像那天我們在樂購一樣,很多可愛的中國人看到我們買的東西都大笑了起來。顧客和員工紛紛跑到我們的手推車面前一探究竟,他們想看看這些新來的客人們都買了些什么。有些人認為我們很奇怪,甚至把他們的朋友喊過來看。我并不覺得我們有什么瘋狂的地方,但是中國人彼此之間十分親密融洽,這讓我感到很有意思,也很溫暖。
同事有禮貌地告訴圍觀群眾讓他們給我們一點空間,我們只能跟著一起笑。我們并沒有生氣,只感受到了熱情。你如何適應這個環境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他們不跟近身觀察我們的話,我們才要擔心。只要他們不先去肉類區就好。
??? (來源:中國日報網?譯者:袁凌子 編輯:王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