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歐盟27國領導人24日將聚集德國首都柏林,隆重慶祝《羅馬條約》簽署50周年。各國領導人屆時還將發表《柏林宣言》。觀察家們認為,戰后德國立足歐洲,致力于歐盟一體化建設,走和平發展之路,使德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
歐盟最初成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聯合和融合達到防止戰爭、共同發展的目的。包括德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都從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得到了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巨大收益。當兩德統一帶來的負面問題被逐步解決后,德國要求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日益強烈。到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時候,德國更是頂住各方面壓力,和法國一起反對戰爭。從那時起德法兩國在歐盟中的重要作用令人刮目相看,德國也因此使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分量大幅提升。
此后,從伊朗核危機到中東和平進程,德國都積極參與,在歐盟內部的影響力繼續有所增強。今年德國又借助擔任歐盟和八國峰會輪值主席國之機,提出了有關加強地區經濟聯系、援助非洲、全球環境保護等一系列范圍廣泛的議題。
歐盟成立50周年之際,德國報刊發表了一系列紀念文章,探討了德國如何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問題。德國輿論的共識是,德國地處歐洲中心,鄰國眾多,因此德國必須立足歐洲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有所作為。
其實,立足歐洲是德國歷屆政府的施政之本。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對德國“立足歐洲”至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
第一,德國深刻地認識到,只有歐盟強大了,作為歐盟大國的德國在國際上才更有發言權。因此,德國必須繼續維護德法“發動機”在歐盟的領導地位,推動歐盟一體化進程和歐盟融合。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施政綱領中已經把此作為德國外交政策的第一大支柱。
第二,德國要在歐盟中發揮“領導”作用,還必須面對來自美國的挑戰。美國要建立單極世界,德國要重振大國地位,二者必然有利益沖突點。德美最近圍繞美國在波蘭和捷克建造導彈防御系統問題上的爭論就是這種復雜關系的體現。德國執政黨中的社民黨主席貝克明確反對美國的計劃。德國政府強調要在北約框架內討論這個問題。默克爾表示,她擔心美國這一計劃會分裂歐洲。事實上,德國擔心美國進一步向中東歐地區滲透,不僅會從某種程度上“冷落老歐洲”,同時也會增加“新歐洲”的離心傾向,削弱德國影響歐洲事務的能力。
50年來,歐洲一體化進程不斷加深,歐洲各國聯系越來越緊密,歐洲出現了空前的繁榮與和平。毋庸置疑,作為歐洲的經濟強國,德國還將繼續立足歐洲,繼續為歐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而德國只有走和平發展之路,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會繼續有助于德國加強在歐盟中的地位。
(新華網柏林3月23日電 記者 聶立濤 袁炳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