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冗長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令各國代表都疲憊不堪。IC圖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東方早報消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雖草草收場,但余波未了。
有媒體報道,哥本哈根協議案文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基礎四國”與美國私下達成提交給大會的,沒有征求其他國家,特別是小島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意見,缺少透明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天專門反擊稱,有關評論與事實不符,是不負責任和別有用心的。
“溝通是充分、透明的”
秦剛昨天稱會議取得了“重要而積極”的成果,他指出,中方自始至終本著合作、負責任和建設性的精神參與談判和磋商,與各方保持著密切溝通和協調。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堅決維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堅決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協作。中國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溝通是充分、透明和順暢的。在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及77國集團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中國、印度、南非、巴西“基礎四國”在會議一開始就向會議有關方共同提交了案文。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與小島國、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國家有關領導人進行了長時間會晤,聽取他們的意見,對他們的合理要求予以充分理解和堅定支持,表示中國愿在南南合作和雙邊框架下,繼續向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中國的立場主張得到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普遍支持和贊揚。
改變美國主導局面
而在昨天結束的由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的“綠色革命與世界秩序”國際學術論壇上,身為聯合國大學副校長的印度學者帕拉伊爾肯定了中國在談判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他表示,中國跟其他國家都同時意識到在減排過程里面必須要共同承擔責任。
舊金山州美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郭蘇建表示,他認為中國代表團表現得很好,代表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聲音。像中國、印度、巴西等第三世界的國家在此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改變了以往美國主導的局面。“你可以看到不發達國家在制定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步。”
專家們認為在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議上,人們產生分歧的地方實際上并不是在于責任的承擔,而是在于具體的實施計劃。“在這個問題上,長期計劃、長期眼光和政治家們的追逐短期利益之間形成了一個矛盾。這就是為何沒能達成實質性協議的原因所在。”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堅決維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堅決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堅決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協作。”
——秦剛
(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歐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