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到來的兒童節催熱了兒童經濟,商場、超市、快餐店、影樓,到處都是誘人的促銷廣告。但是,送什么禮物給孩子卻令不少家長頭痛不已。學校、幼兒園正忙著節日會演,但成人化的演出服卻讓家長擔憂。“怎么一到‘六一’感覺這么緊張呢,兒童節都快變成‘家長劫’了”,一些家長抱怨說。
一件小花裙標價398
在多家商場童裝區,記者看到,不少兒童品牌的服裝價格動輒就標到兩三百元,基本見不到100元以內的服裝。“這么巴掌大的一塊布,就要398元?”和女兒一起給3歲的外孫女買裙子的張姥姥,摩挲著一件小花裙直嘀咕:“什么料子啊?這么貴。”
數百元的玩具也讓不少70后、80后家長心疼。“我們小時候喜歡的鐵皮玩具才幾塊錢,即使當時流行的俄羅斯方塊,也不到百元”,吳媽媽說,我的第一件兒童節禮物是架木質的小鋼琴,才7塊錢,到現在還能彈出音調呢,“現在隨便一個奧特曼玩具,至少得八九十元”。
一套課外書買全20本
兒童書籍的價格也在噌噌往上漲。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記者看到,除了學習書籍,孩子們喜歡的課外書不少都是幾十本一套,全買下來至少要四五百元。即使是單本,價格少則二十幾元,多則近百元。9歲的健豪看中了一套《幻想數學大戰》,共20本,前15本還是每本25元,后出的16到20集就漲到了29.8元/本,算下來一套書就要500多元。
北京市消協通過調查發現,一些商家為追求高利益,兒童消費品越來越趨于高檔化、精品化和奢侈化,出現了“衣服不怕貴、玩具講檔次、圖書重包裝”等高消費現象。“選購高檔禮物容易造成孩子盲目攀比、炫耀等不健康消費心理”,消協人士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兒童節的過法也是越來越講究,越來越“昂貴”。家長們都在絞盡腦汁給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選禮物。但是選什么樣的禮物,如何讓孩子學會珍惜每一分錢,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應該引起大人更多的思考。“可千萬別讓這個快樂的節日變成家長的‘劫日’!”
六一演出服太成熟
看著11歲女兒菲菲帶回的兒童節聯歡會演出服,景女士心里犯了嘀咕:紫色半透明的紗裙配黑色絲襪,鞋子是半高跟的;吊帶裙子胸部還加了海綿墊,后背全露,有點像“一件式”泳裝。六一將至,網上、店里的各類兒童演出服飾炙手可熱,而景女士的疑問并非個案:“這么小的孩子,穿這樣‘成熟’的衣服演出合適嗎?”
景女士不無擔憂地告訴記者,女兒在“六一”時要參加歌伴舞,幾位小演員的演出服都是另一位學生家長從網上購買的,超短、低胸、露背的樣式都統一。“菲菲在家里試穿了一次,我感覺很不好。女兒很瘦小還沒有發育,但是衣服里的海綿胸墊挺夸張。再加上大露背和黑絲襪,一點兒單純的童真都沒有了。”
隨著兒童節臨近,不少學校和幼兒園都組織小朋友們聯歡演出。記者發現,近期網店里各類兒童演出服非常熱銷。但有很多“公主裙”成人化趨勢太明顯。有的全身釘滿亮片,豹紋裝、黑絲襪和高跟鞋也很多;還有的故意做成婚紗樣式,甚至有一款裙子在腰兩側挖空,下面連著很短的多層塔形紗裙,難怪有網友評論說“怎么看著像夜店里穿的”。而傳統的小蜜蜂翅膀、小天使頭環等雖然也銷量不少,但相比之下就顯得“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