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生曹于亞
人物小傳
曹于亞,女,1987年5月出生,四川廣安市鄰水縣人,1994年9月在鄰水縣古路鄉何豐村小學上小學,2000年9月在荊坪鄉讀初中,2003年9月到2007年7月在石永中學讀高中,2007年9月考上成都紡織專科學校。在中小學學習期間,多次被學校評為優秀學生。
川東丘陵鄰水縣,2007年夏季一直為一位姑娘的故事感動著:該縣年僅19歲的石永中學學生曹于亞為了挽救父親,毅然割舍自己的右腎,用愛延續了父親的生命。
感恩:捐腎延續父親生命
曹于亞家住四川省鄰水縣荊坪鄉二村五組,排行老大,家中還有16歲的妹妹和12歲的弟弟。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便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外婆家長大的,父母一年或好幾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們買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東西。父母與她們在一起的時間極少,和父母團聚的日子是她和弟妹們最快樂的時光。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課的曹于亞突然接到父親曹洲德患上尿毒癥的消息,急忙趕往重慶西南醫院看望父親。醫院確診,曹洲德已經到了尿毒癥晚期,雙腎壞死,如不及時換腎,生命只能以天來計算。然而巨額的醫療費用和腎源就像是“兩座大山”橫在他們面前。病榻前,父女倆抱頭痛哭。
在醫院的那幾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曹于亞睜眼閉眼都是和父親在一起時溫馨的場景:慈愛的父親背著她跨過漲水的小溪去上小學;細心的父親在夜里為她蓋被搭衣;12歲時,父親還為她洗臉梳頭……她不敢想沒有父親的日子是什么樣子。
這時,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曹于亞的心中油然而生:用自己的腎救治父親!曹于亞當即找到主治醫生。長著張娃娃臉的曹于亞,看上去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醫生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
曹于亞想努力說服醫生,告訴他自己已經19歲了,但醫生還是沒有答應。曹于亞急了,“咚”的一聲跪在了醫生面前,哭著求醫生:“求求你救救我爸爸!我不能沒有爸爸!我真的有19歲了!”
醫生被感動了,同室的病友被感動了,人們飽含感動的淚水爭相把這個消息告訴曹于亞的父親。
聽到女兒曹于亞要把腎捐給自己,曹洲德馬上拒絕了,他含著眼淚對曹于亞說:“孩子,父親已經活了40多年,可你只有19歲,未來的路很長,我不能毀了你啊!”以后十幾天,家里的親友和醫院的領導都給曹父做思想工作,父親最終同意了曹于亞捐腎的要求。
術前,醫生告訴曹于亞:手術有風險,考慮清楚了嗎?曹于亞沒有一點猶豫,當即就在手術單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目送父親被推進手術室,曹于亞深深吸了一口氣,踏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手術室。
堅強:攜父上學放飛夢想
父親的命算是挽救回來了,但每個月4000多元的持續醫療費讓這個家庭難以承擔。家中變賣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個春節,一家人只好分別寄宿在親戚家。
為了給父親籌集醫療費和支持曹于亞上學,母親不得不撇下她和父親,帶著弟妹南下福建打工了,16歲的妹妹進了鞋廠,12歲的弟弟在外面撿垃圾掙錢。曹于亞也想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幫助家里渡過難關,可父母知道考上大學是曹于亞從小的夢想,馬上就要高考了,丟了太可惜,堅決反對。
父親淚眼汪汪地對她說:“孩子啊,不能為了我,毀了你的前程啊!” 曹于亞的故事,感動了石永中學的全體師生,學校減免了她的所有學雜費和住宿費,同學們也紛紛給她捐款。曹于亞的美術指導老師熊利硬是把自己的宿舍騰出來,讓他父親住進去,曹于亞帶著她的父親回到了校園。
這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張床和一些廚房用品之外,什么都沒有,就連他們吃的菜也是一些好心人送的。曹于亞住在學校女生宿舍,父親的吃、住都在這里。簡易的桌子上,那兩個沒有吃完的素菜碗,向人們訴說著這對父女生活的艱辛。只要有點好吃的,父女倆總是相互推讓,一個說是你要養病,一個說是你要長身體。
曹于亞一邊服侍正在康復的父親,買菜、煮飯、洗衣,一邊完成高三繁重的學習任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加強學習。高考剛剛結束,為緩解家庭經濟困難,曹于亞安排好父親的生活后,到南充市打工去了。 '
感動:愛心簇擁捐腎少女
曹于亞捐腎救父的事跡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
2007年4月1日,鄰水縣委書記曾長東主持召開專題工作會,研究部署宣傳學習和支持幫助曹于亞的工作。隨后,縣宣傳、教育、衛生、財政、民政、婦聯、團縣委等相關部門紛紛捐款,市縣民政部門按農村大病醫療救助解決父女倆8000元經費,曹于亞父女納入今年新型合作醫療范疇,每人解決2萬元的醫療費用。曹于亞一家也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疇,列入無房戶解決6000元建房款,并由荊坪鄉政府負責落實建房土地,動員干群投工投勞援建。
次日,縣委、縣政府向曹于亞一家贈送了31000元慰問金和棉被、大米、食用油等。 2007年7月21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帶著招錄工作人員的13500元愛心款和省教育廳廳長的親筆信,與成都紡職高等專科學校負責人一道專程趕赴石永中學,送給曹于亞錄取通知書。“思想品德突出加20分”,讓孝心女曹于亞喜圓大學夢。
曹于亞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好心人的關注。一對不愿留下姓名的年輕夫婦在曹于亞捐腎后的第三天,來到病房探望并捐贈了1000元。在渝打工、工作的鄰水老鄉也紛紛打電話或到醫院慰問父女倆。
石永鎮居民彭素蘭聽說曹于亞的事后經常到校看望曹于亞,去時總要捎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或大米。一位名叫祝平的打工仔郵來200元錢,信中鼓勵曹于亞保重身體、好好學習。一位軍人千方百計打聽到曹于亞父親的電話,想盡微薄之力幫幫他們。
還有好心人知道曹于亞有個想考上大學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夢想,幫助曹于亞聯系大學讀書。一雙雙關注的目光,一聲聲溫情的問候,一元元飽含愛心的捐款……像縷縷春風撫慰著曹于亞父女的心。
鄰水縣委、縣政府要求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展“知榮明恥感恩做人”系列教育活動,舉辦“知榮明恥樹新風”演講比賽,開展“知榮明恥”征文競賽,讓曹于亞的品質走進廣大青少年學生心中,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習曹于亞同學優秀品質的熱潮。(劉裕國 范安富 熊興文)
模范感言
父母為子女,天經地義;子女為父母,也是天經地義。我只是盡了一個女兒應盡的本分。
編輯:肖亭 來源:中央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