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從汶川到蘆山
本報記者地震災區見證救援進步
2008年5月17日,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縣城,一位救援人員采用傳統辦法,仔細聽廢墟下是否有幸存者動靜。
-本報記者李英挺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一場7.0級地震突襲而至。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之后,13億中國人心中再添劇痛。
同處龍門山斷裂帶上的汶川與蘆山,地理距離不過85公里,卻在短短5年時間先后經歷了兩場慘烈的地震。
災難考驗一個人的應變能力,也最能考驗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抗災能力。作為海南日報記者,我參加了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蘆山地震的抗災救援現場采訪,從汶川到蘆山,近5年的時間,歷經一次次的自然災害后,我們成長了多少?
從汶川到蘆山,我見證了“救人第一”的國家理念沒有變,見證了舉國動員的災難應對沒有變,見證了同心協力的守望相助沒有變。
同時,我也見證了災區抗震救災、信息傳播以及民間救援等方面的明顯進步。和汶川地震相比,蘆山地震的救援工作更加迅速、高效、有序,但還有諸多細節值得我們反省、改進……
救災反應提速
歷史,再一次定格四川: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成都約100公里……
全國注目蘆山,神州凝聚力量!
震后18分鐘,成都軍區成立抗震指揮部,出動2000人趕往蘆山。20分鐘后,武警四川總隊1200人的救災隊伍開拔。樂山、綿陽等周邊城市的消防支隊也陸續向雅安進發。
震后58分鐘,中國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已啟動國家三級救災響應。
10時30分左右,四川省第一支救援隊伍到達震中,參與救援的軍民開始和時間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