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冉莊,正在建設中的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新館將在9月3日正式對游人開放。與舊館相比,新館可參觀的地道增長了600多米,并增加了許多互動內容。
“以前年久失修,斷壁殘垣。現在重修擴建,高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紀念館前,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館長閆大森對記者說。
在1944年的衡陽保衛戰中,約1.8萬人的中國陸軍第10軍,僅憑野戰工事浴血奮戰,抗擊日寇11萬余人的圍攻,歷時長達48晝夜,打破了日軍原計劃一天攻陷衡陽的美夢,牽制了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力量。
“衡陽保衛戰的慘烈一幕,我們刻骨銘心,永志不忘!”8月8日,衡陽公祭抗日英烈大典上,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表示,“祭奠英烈,是為了牢記歷史、開創未來。”
……
65年過去,硝煙散盡。回望歷史,人們更加珍惜和平。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做了17年講解員的李雪麗,對這樣的場景印象深刻:“很多日本年輕人看著看著,就跪在地上痛哭,說‘真不知道我們的先人在中國犯下了這樣的罪行’。”
抗戰勝利65周年到來之際——2010年8月15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二戰被日本強擄勞工遇難者家屬、日本友人和南京各界人士300多人在這里和平集會,祭奠30萬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65年前,中華民族最終奪取百年歷史上抵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抗戰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化為永恒,激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和平的崇高事業而努力奮斗!(執筆:李斌、楊維漢、鄒偉、黃小希;參與采寫:苑堅、朱峰、陳文廣、羅爭光、伍曉陽、魏飚、賈楠)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