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詩會在湖北秭歸舉行。
6月16日下午,2010年屈原故里端午詩會在湖北秭歸舉行,這是端午節申遺成功后首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活動之一,70名來自大陸和臺灣的詩人齊聚一堂,誦詩賀端午。著名詩人余光中,在詩會上朗誦詩作《汨羅江神》。
上世紀70年代初,一首感動兩岸的《鄉愁》,讓余光中成為臺灣、大陸文化交流的標志性人物。自1992年第一次重返大陸,18年間,余光中已經回大陸五六十次之多。“如今我的詩不寫鄉愁了,我寫回鄉。”余光中笑說。6月15日晚的見面會上,年屆80的余光中,回答數十家媒體的問題時依然思維清晰,言辭幽默。
在6月16日“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的屈原公祭典禮上,余光中首次公開朗誦新近創作的第七首關于屈原的長詩《秭歸祭屈原》。余光中認為,申遺成功代表了國際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價值的認可,申遺舉動說明中國社會日益重視文化的意義。“屈原、李白、杜甫等大詩人都是我們的源頭,上流清,下流暢。詩人們的情操是我們的胎記,不可磨滅,這根文化接力棒不能從我們手里落到地上。”余光中認為,傳承優秀古典文化是當代人的責任。
“我最想做的是是中文,一直致力于四度空間——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的我,希望把中文這個半徑延長,影響到更多人。”
端午詩會上,另一名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詩人蕭蕭則朗誦了一首《上善之神——屈原的潤澤》。蕭蕭祖籍福建,九代以前舉家遷至臺灣,從小在彰化長大:“每年端午我們都會賽龍舟,吃粽子。但是都沒今年這次端午文化節盛會熱鬧。通過過同一個節日的方式來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比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更加有效果。”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實習記者 彭蕓 記者 郭睿 )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