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兗州
![]() |
兗州四項措施推進村鎮規劃建設
Updated: 2007-09-03 17:11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年來,兗州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搞好村鎮規劃建設作為實現城鄉統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建成了一批初具規模的小城鎮和現代化示范村,鎮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該市建設局被評為全國村鎮建設先進單位,新兗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鄉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新驛鎮、新兗鎮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中心鎮,興隆莊鎮等6個鎮被評為全省新型鄉鎮,27個村莊被評為全省明星村莊,小馬青村還被評為全國小康建設明星村標兵。 一、堅持高起點規劃,科學指導村鎮建設 堅持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原則,根據不同鎮的經濟基礎、特色優勢,有重點地規劃建設特色鮮明的小城鎮。目前,全市8個鎮已完成新一輪鎮域總體規劃的編制,其中4個鎮已經市政府批準實施,4個鎮已報市政府待批。在規劃編制中,注意與城市總體規劃有機銜接,統籌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將水、田、綠、林、村、路與工、商、行政事業通盤考慮,對鎮村布局結構進行了周密設計,形成了配套完善的規劃設計體系。在村莊設計上,突出功能分區、組團建設,合理布局住宅區、經營區、文教區,實行道路、供水、供電、燃氣、電話、有線電視和綠地美化“七統一”,辦公室、幼兒園、小學、診所、文化大院“五公用”。在樓房設計上,以推廣“山東省村莊住宅十佳優秀設計方案”為主線,努力摒棄過去單戶或小康樓的樣式,以多層建筑為主,既體現現代化風格,兼顧農民生活習慣,又最大限度地節省投資、節約用地。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承載力和輻射帶動 在村鎮建設中,立足于為經濟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堅持基礎設施優先發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近三年來,市、鎮用于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達到2.72億元。大力實施了農村“六通一有”工程,全面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通柏油路、通客車、通程控電話、通有線電視,村村有文明一條街的目標。加快農村路網建設,著力構建統籌城鄉發展框架。進一步完善小城鎮設施功能,以綠化、環衛、供熱等設施建設為重點,努力構建以“綠亮凈美”為主體的生態環境體系。建成“綠色通道”400公里、公共綠地10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41%;結合鎮村主干道建設,安裝各式路燈3萬盞;新兗鎮還實施了集中供暖工程,集中供暖面積達31萬平方米,鎮村綜合服務功能得到提升。同時,各鎮按照“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加快推進小城鎮綜合開發,逐步將各類科技示范園區、農村專業市場、高新技術企業、大型基建項目向小城鎮集中,提高了小城鎮的經濟吸引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全市小城鎮綜合開發面積達到240萬平方米,建成了一大批工業小區和商貿區。新兗鎮先后開發建設了富居家具城、永豐建材城、龍橋商貿路等一批商貿區,規劃建設了以太陽紙業集團、銀河集團為主體的工業區和沿日菏高速公路的私營工業園。新驛鎮建成了占地300畝的工業小區,年商品成交額達2億元。谷村鎮建成了以北貨站和鎮駐地為中心的兩大中心片區,開發面積近7萬平方米,入住商戶1200戶。 三、大力實施康居工程,提高農民生活居住水平 針對各鎮村不同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立足于節約土地、整合資源、集約發展,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度實施“康居工程”建設,推進鎮村向規模發展、住宅向多層發展、環境向生態發展、管理向社區發展、設施配套向城市看齊。主要總結推廣了五種模式。一是以企帶村,村企合一。依托村辦企業,走土地入股、村企聯建的路子,由企業、村集體共同出資建設新村。如我市新兗鎮小馬青村等3個村莊與創百億企業銀河集團共同組建了馬青村黨委,以小馬青銀河工業園為主體,聯合建設工業新村,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全國造紙行業龍頭企業太陽紙業集團依托新兗鎮吳家村,實現了村企合一的跨越式發展,合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近6000元。二是小村并大村,建設中心村。對規模較小、位置相近、分布零散的村莊,采取“以小并大、多村合一”的路子,集中建設中心村,騰出土地進行復墾,走資源節約化發展之路。已建成的新兗鎮寨子中心村實現了5個村合署辦公,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村內不僅建設了高標準的小康樓,而且配套建設了商店、學校、衛生室等生活服務設施,顯著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三是村莊向鎮集中,集約化發展小城鎮。依據鎮域發展總體規劃,將小城鎮周邊村莊、壓煤搬遷村莊分期分批遷入鎮駐地,逐步實現人口向小城鎮遷移、產業向小城鎮聚集,推進小城鎮建設發展規?;?、集約化。興隆莊鎮將道溝等4個壓煤搬遷村集中到鎮駐地,新建高層住宅樓45棟、16萬平方米,可入住村民4800人,將節約土地3000多畝。四是改造城中村,村莊變社區。對原有的城邊村、城中村以及新城規劃區內的村莊進行整體改造和綜合開發,建設資源節約、設施配套、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新型住宅小區,擴大城市核心區規模,提升城市品位和內涵。新兗鎮利用環城的區位優勢,積極實施舊村改造,集中建設現代化居民社區。目前,通過舊村改造開發建設的龍橋小區、火炬花園已成為我市城市現代化住宅小區的典型代表,原來的村民已經成為社區居民,完全融入了城市發展之中。五是翻建舊村,提升新村。對于距離城區和鎮駐地較遠,又不宜和其他村莊合并的村莊,按照“統一規劃、逐步改造、配套建設”的思路,引導村集體對舊村逐步進行改造,拆舊建新,拆平建高,統一標準,提高檔次。護駕營、辛北莊兩個現代化文明示范村莊,現已基本完成對原有舊村的改造,新建小康樓3800幢,總建筑面積50多萬平方米。 四、加大建設管理力度,提高城鎮化建設水平 堅持村鎮建設建管并舉,使村鎮建設管理逐步納入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軌道,大大提高了村鎮建設管理水平,促進了城鎮化發展。一是加強村鎮建設管理。全面貫徹落實《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研究制訂了《兗州市村鎮建設管理辦法》,推動了村鎮建設向法制化、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目標邁進。嚴格實施規劃管理,全面實行“一書兩證”制度,做到小城鎮建設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確保了小城鎮建設規范有序推進。二是加強村鎮容貌管理。從提高群眾文明意識入手,切實抓好鎮容村貌整治和管理。各鎮都成立了環衛所,組建專業管理隊伍,做到了人員、制度、器械和管理四落實,全力抓好日常環衛保潔。同時,以城鄉結合部和鎮駐地主干道路為重點,經常性組織開展環境整治,集中清理亂搭亂建、違章占道和無主垃圾,使過去“馬路當曬場、牲畜滿街跑、垃圾遍地倒、攤點隨便擺、到處柴草堆”的問題有了較大改善,提高了鎮村環境質量。新驛鎮對鎮駐地實施了綜合整治,拆除違章建筑2100平方米;興隆莊鎮護駕營村建立了“門前三包”責任制,對全村的垃圾實行袋裝收集,統一清運,實現了環境衛生規范化管理。三是加強村鎮建設資金管理。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堅持走經營城鎮的路子,不斷加大資金投入。1、經營城鎮資產。大力推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將土地經營收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以地生財、聚財建鎮的良性機制。同時,用活政策,依靠民力,借助外力,多方籌集建設資金,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支持集體和個人采取多種形式建設經營村鎮公共基礎設施。2、依靠工業化推動。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走中心鎮集約化發展的路子。新兗鎮通過發展園區經濟,全鎮企業達到216家,其中太陽紙業、銀河德普被濟寧市列為創百億企業,形成了支撐新兗鎮建設發展的航母編隊,企業對鎮財政的貢獻率達到98%,實現了工業化、城鎮化的相互促進、協調發展。3、優惠政策扶持。我市為了鼓勵各鎮加快發展,制訂了一系列支持村鎮建設發展的配套政策,對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項目有關規費予以減、免、緩等。4、引導農民出資。積極引導農民打破傳統封閉的認識,增強干大事業、圖大發展的信心,結合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建筑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在村鎮建設中加大投入,加快建設,搞好經營,獲得收益。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 和平区| 抚远县| 荥阳市| 成武县| 怀仁县| 临桂县| 前郭尔| 屏南县| 象州县| 元氏县| 高青县| 博白县| 什邡市| 恩平市| 太保市| 偏关县| 蒙城县| 大英县| 崇左市| 文登市| 泰顺县| 宜春市| 衡阳市| 宝兴县| 西宁市| 错那县| 新龙县| 察隅县| 庆城县| 张掖市| 彭阳县| 马尔康县| 北海市| 和平县| 渝北区| 剑阁县| 班戈县| 天津市| 定西市| 连州市|